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立足青少年群体,发展多领域专业社工服务
求职专区
/
资料下载
/
咨询留言
/
联系方式
首页
机构新闻
行政新闻
岗位新闻
项目新闻
社区新闻
服务内容
机构行政
岗位社工
项目社工
社区服务中心
服务宣传
“四叶草”
“生命金钟罩”
社工风采
社工简介
社工风采
活动掠影
学术研究
社工心得
督导手记
理论知识
机构刊物
法律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
社会组织帮扶
希望论坛
关于我们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理事会介绍
党支部
督导团队介绍
服务流程
大事记
年度审计
登记许可
1
2
3
学术研究
社工心得
督导手记
理论知识
机构刊物
社工心得
首页
>
学术研究
>
社工心得
>
从正面文化面试说开去
时间:2013/01/07 19:20 浏览:
Loading...
从正面文化面试说开去
文/陈丽华
【背景】笔者参加了5月15日由诺亚方舟社工交流平台举办的一个正面文化进阶学习小组,招募正面文化进阶小组成员。为筛选合适的参与者,特别地安排了面试。面试的内容包括踢足球、观看三个视频及根据问题现场撰写答案、提问分享时间。
这次正面文化面试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反思机会。总的收获在于:一、需提高对自身规条的敏感度;二、需识别根本目的与理论/方法/技巧的区别;三、尝试用社会分析的角度来看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和理念。而这几点都具有相关性。
自接触萨提亚的理论之后,“规条”就变成了笔者常使用来做反思的工具,察看自己在冰山的哪一个层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耐心来直面自己。对社工而言,可能会觉得已经在很用心筹备,也觉得很有趣,很万无一失的工作手法,但在很多时候,社工反应组员不参与进来,怎么办?组员不参与,社工有怎样的感受呢?是疑惑?紧张?焦急?生气?无所谓?为什么某些人不感兴趣呢?,社工关注到这个组员在一场活动/小组下来从外在并无变化,也有可能关注的变化点注重的是外在的而难以察觉到内在的变化,从后者的可能性来看,评估服务成效的方式可能需要改变一下;而对于前者,是否一定要有兴趣/改变呢?或许此时社工的内在规条是“只要组员未能全参与进来,那么,就代表我(在某方面)是失败的。”组员未能参与进来,首先,是否真的没参与进来?其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社工的带领方法和技巧运用不足,可能是TA真的就不感兴趣(是否就是错的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和错由谁来作判断?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点。在面试最后一个环节,有很社工提出关于具体的工作手法等类似问题,但其实这个呈现出来的问题是不是根本的问题呢?还是与社工本身的观点是有冲突的,所以才不知如何处理才是“对”的?笔者认为,在此时,社工需要抽空,看看此时的自己,我的需要其实是什么?是什么使得自己感觉自在。
第三点的收获源于笔者发现我们太“需要”一个标准答案了!而这个需要可能是(虚构的)人群给予你压力,如果没有答案,那会有怎样一个结果?最坏的后果会是怎样的?现在,国内社工工作伴随着时间发展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但年龄不等于经验的相应积累和成长。
尝试用社会分析的角度来看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和理念。这来源于最近看的关于哈贝马斯的介绍的书,再次促使我对社工的社会角色之思考。 “在美国,好莱坞的大制片公司、广播公司、出版公司已经实现了文化的工业化生产,这尤其让他们深感震惊。这些垄断巨头采用巧妙的操纵手段,使大众接受甚至支持一种隐藏在生活背后、干预乃至压制人们的基本兴趣的社会系统。例如,好莱坞制作的低成本商业电影,往往以俗套的大团圆结局为大众提供廉价的满足感。观看这些的电影,大众对阻碍他们追求真正幸福的社会制度不再批判,而是融入银屏偶像的虚构幸福。这样,文化便无意中充当了真实世界的广告。”(《哈贝马斯》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p5),据此,笔者想说的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其实是有深厚的社会及文化背景的,在开展服务时,尤其当服务对象是青少年时,我们更加应该慎重地不断反思自己在体制下所受到的影响,及如何在“真”与“假”中识别该带给他们的是什么?
上一篇:
一线的感悟
下一篇:
浅谈克服心理阻抗
深圳市希望社工服务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对本网站文字及图片进行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电话:0755-83180868 传真:0755-83180868
机构邮箱地址:szxwsg@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鹏基工业区515栋5楼505室
粤ICP备08008950号 技术支持:
卓睿创想
网站管理
行政客服
0755-8318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