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此图,立刻让我想到机构在以整体形象处理危机事件或处理已派驻学校社工的学校发生的危机事件时的紧急分工问题。A(前线组)必定为危机项目组社工或有危机处理经验的学校社工,四人一组符合现在的项目组人员配置,督导主任为总指挥,部长为组长。B组(支援组)为该校社工和项目社工和学校社工组成,由受过训练的人记录和处理传媒工作,学校社工处理其他如联系学校领导,筹备物资、场地,收集当事人资料等。而这个过程中作为总指挥的督导主任需要掌控全部危机事故处理流程:证实危机发生——启动危机小组——选派合适谈判员/工作预案——准备及搜集有关资料——与策略员到达现场——展开谈判——后续工作跟进处理。以上分工如进行两到三次模拟演练,必将对我机构整体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有提升。
2、实时处理方面,讲师带领我们分析和演练了谈判技巧,让我们观摩和体验到与平常辅导工作不同的工作模式。但其实有很多相似,如价值中立、聆听、回应、鼓励等,不过目标有很大不同。普通辅导——多次面谈帮助服务对象发泄情绪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困难;实时处理——在一次面谈让对象解除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工作员从当事人的情绪和关注点出发评估和回应当事人,建议当事人解除危机状态。我认为可简单总结为“快”“慢”二字。快:指工作员必须在谈判的1-5小时内,让当事人解除危机状态,否则限于人的精力、体力原因,谈判工作很难继续开展。慢:指工作员在谈判过程中为保证危机不立即发生,采取尽量拖延时间的策略,保证当事人的安全。在交流中让当事人信任工作员、信任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放弃采取过激行为的动机。
此环节的讲解较为细致,并着重介绍了青少年和儿童在遇到危机事件时的不同类型反应,以及处理这个阶段人人群的需要
3、事故后处理。此部分分成两个维度讲述,分别是个人层面和机构/企业层面介入。个人层面的介入有个阶段,接触和建立关系——安全和稳定——加强长期应付能力,以及PTSD处理(分重复经历、逃避行为、过敏反应三种,以建立抗逆力、提升回弹力和加速痊愈力为工作目标)。三个阶段都有不同关注点和技巧可用,。机构和企业层面主要讲“危机事故解说会”的特征和组织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般而言由企业高管出席陈述事实,减低大众的猜测,准备好专门的新闻稿给媒体,由社工或心理专家告知大众面对此事可能的身体、情绪等的反应。一般此会进行1小时左右,且不设问答环节。
4、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员在危机处理工作结束后需要团队的支持,同伴间的倾诉及适当的休息,这样才能让工作员从紧张的气氛中解脱出来,从高压的工作状态调整到正常生活状态。
我机构自2008年成立危机介入项目以来已有近三年时间了,我看到项目组同事的辛勤劳动,但是我们同样感受到这个项目的针对性、独立性、专业性都有待提高,似乎成长和发展的指标和事物性工作占去他们很多精力。因此在经过这样系统的培训后,期待我机构危机项目组能有新的突破,机构整体应对危机时间的素质有所提高。